新笔趣阁

繁体版 简体版
新笔趣阁 > 盛唐夜唱 > 第17章 雅俗之辩(上)

第17章 雅俗之辩(上)

“否则便是不自珍不自重么?”武青玦只觉得荒唐至极。音乐是什么?什么样的音乐才是好、高雅的、值得人尊重的音乐?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。她不懂得分辨雅俗,只知道向往美好、憧憬光明是人类的天性。在她看来,只要是悦耳动听、能打动人心的音乐都是好的,真正热爱音乐的人又怎么会把自己局限在雅俗的束缚里?又怎能真正体会到音乐之美的丰富和多元?武青玦冷笑一声,语带讥屑地反驳道:“青玦倒要请教师兄,笛为牧者陋器,为何却有黄帝使伶伦伐竹制笛,吹之作凤鸣?有周穆王吹笛,遂止三月连雨?有李陵为单于围,郭超吹笛退兵?有蔡邕官拜中郎,亲制柯笛?有桓伊封侯,君前献笛曲,歌《怨诗》以劝君臣和?莫非他们也为末流?纵是伍子胥乞食吴市,终还是官拜相国,手握重兵,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。吴市之箫,又何尝不可成为风雅佳话?”

武青玦心中愤懑,这番话一口气说下来,如连珠炮一般又急又快,从嘴里吐出的每一个字都迸发着怒气。其实她举这些例子仅仅是为了反驳李明夙,并非以成败论人,在她眼里,清爽恬淡的田园牧歌和庄严恢宏的宫廷礼乐,各有美姿,即使是民间百姓窗玻上的喜色剪纸、门板上色彩艳丽的年画、竹蔑铺里散发着草香的藤编器具、小染坊里蓝白相间的印花土布、沿街货郎摊上活灵活现的手捏面人儿……种种一切为他们所轻视,在他们所谓的贵族眼里俗不可耐的民间艺术,也自有其鲜活生动的美态。罗索说,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源。能够不受约束、自由自在地从各种形式的艺术中体会到美,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!如果在欣赏一段曲子一幅画一首诗的时候,首先不是被它吸引,进而理解和感悟它们的美,而是先去想这是雅的还是俗的?应该喜欢还是不该喜欢?斤斤计较于既成的世俗观念,而丧失了追求真善纯美的本心,狭隘至此,莫怪得高雅艺术常常面临界“曲高和寡”的窘境。

李明夙被她的连珠炮轰得数次启唇,皆欲言未果,不是不尴尬的。然而,在被她嘲弄的语气弄得面红耳赤的同时,见到她如张牙舞爪的小豹子般,咄咄逼人地挥出她的爪子,捍卫她喜爱的东西,心底的硬泥似乎也被那蛮横的爪子一下下刨开。有一眼泉水迫不及待地从泥地里潺潺地涌出来,荒芜的心渐渐被甘甜润湿,那久久不见阳光才凝结如石的坚硬,一分一分地松软下来。他早知道她与众不同,却不知道她的与众不同竟然能深深地契印到他的心底去,如果他有她这样的勇气,如果他也敢于争取和捍卫,选择是不是就会变得不同?

他的心神有些恍惚,却只是怔怔地看着她,什么也说不出。武青玦停下来吸了一口气,见他直愣愣地看着自己不说话,只当他被自己的不客气吓住了。是呵,自己还真难得这样生气一回,谁让他的话碰到了她的逆鳞?他既是这样的语气态度,莫非不是她猜测的那人?或者……再试探一下?武青玦微微敛了眼,轻嘲道:“言琵琶乃倡优之物,更是荒唐可笑。前唐有裴神符搊琵琶,被太宗封为太常乐工;勾栏院里也并非没有烟花女,奏琴瑟而以色侍人;善琴者,有司马长卿,窃赀卓氏、纵诞无操,琴尚在御,已欲新声代故,文君愤其簿幸,作《白头吟》怒斥骗色劫财之卑劣小人;善琵琶者,亦有逸士才子刘庭芝,清明灵秀、惊才绝艳。有趣的是,他也作过一首《白头吟》,可惜一诗成谶,不羁之才,见忌恶人,蒙尘殒落,真真是同人不同命……”说到这里,武青玦突然停下来,面带冷意,嘲讽地扯了扯唇角:“所谓大雅,所谓末流,如隋珠弹雀,是所较者重,抑或所失者轻?见仁见智罢了。”

——2008、3、29、00:15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