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笔趣阁

繁体版 简体版
新笔趣阁 >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> 三百七十四章: 历史的拐点 (结局篇)

三百七十四章: 历史的拐点 (结局篇)

最快更新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最新章节!

这次的淮西之战总算是落下了帷幕。

曲终人散,本来应该是松一口气,坐下来喝杯茶吃块饼干的时候。

没有人想到,淮西之战才刚刚过了两个月,南宋朝廷就发生了一件大事。

绍兴十一年的四月十二日,高宗皇帝发出诏书,下令张俊、韩世忠和岳飞这三路宣抚使从速来朝议事。

这个命令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。

虽然宋金双方在淮西战场上的大战暂趋平息,但局部的战争还在持续不停。尤其是在西北的战场上,由吴磷完和颜撒离喝所联手主演的大戏还在*当中,宋金两军打得难解难分,好不热闹。

这种情况下,下一*规模的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,高宗皇帝怎么会如此不顾大局,在这个关头把三位军区司令官召回行宫?

原因只有一个,此时秦桧已经与完颜兀术重新建立了关系,并得到他老人家的承诺---这回和议必成。

既然安全得到了保证,高宗皇帝自然要执行老赵家皇帝的传统规矩。

“杯酒释兵权”。

......

公平地说,南宋朝廷这次“释兵权”是全面性的,范围包括所有的高级军官,并没有针对特定的某人。

下至刘锜,上到张俊、韩世忠和岳飞,凡是拥有自己独立一支部队的,全部都是“释兵权”的打击对象。

因此,当自以为是的张俊主动配合秦桧,暗中谋害刘锜、韩世忠和岳飞等人,满以为秦桧会实现他的诺言:“尽罢诸大将,悉以兵权归汝。”

到头来,秦桧让御史台轻轻一份奏章弹劾,便让他张俊打回原型。

可笑乎,可叹乎。

......

单单“释兵权”肯定是不够的。不管被罢免兵权的高级军官们心里服不服,朝廷还需要抓一个人出来“祭旗”。以示“杀鸡儆猴”。

朝廷最初的目标是刘锜,后来变成了韩世忠,而到了最后,朝廷针对的对象却变成了岳飞。

我们耿直的岳少保。他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先救刘锜,再救韩世忠;但轮到他自己的时候,悲剧就此发生了!

风波亭的故事,大致如此。

......

实际上,恢复北宋皇朝时期的那种尊文抑武、以文制武的制度,是高宗皇帝和大部分文人士大夫们的愿望;几任的首相大人也担心战功日著的武将威胁到自己的地位,日以继夜地谋划着怎样解除武将的兵权。

从太祖皇帝赵匡胤和宋朝的第一位首相开始,打压武将、不让武将掌有实权、不让武将有机会造反、就已经成为朝廷的共识。

这也难怪,北宋之前五代十国的历史,全都是血淋淋的教训。

只不过。真的需要把武将们压制得那么死吗?

算起来,在南宋高宗时代,解除武将兵权的呼声并不仅仅出自于刘、张、韩、吴、岳这五大司令官相互辉映的时代。

建炎初年,户部侍郎柳约就直言不讳地进言道:“诸大将提兵入觐,均以自己的名字冠以军名。有尾大不掉之患。”

在建炎四年,给事中兼直学士汪藻上疏斥责诸大将:

“现在有的大将官兼两镇之重,跻身于执政之班,家中金帛充盈,锦衣肉食,出入飞扬跋扈,不循朝廷法度。其祸患甚于金虏,可谓上负国家,下负百姓,罪恶如此,用古法皆当诛。”

当时有“两镇之重”节度使衔头的只有刘光世和张俊两人。

到了绍兴元年,汪藻再一次上奏章。大谈“诸大将拥重兵,寝成外重之势”,献上“驭将三策”,建议赵构要“渐销诸将之权”。

而当时高宗皇帝的回答是:“后十年卒如其策。”

兵权迟早是要解除的,但不能太心急。心急吃不了热豆腐!

左宣议郎王之道更是不顾金人在侧,虎视眈眈,上书高宗,强烈要求收缴诸将兵权,恢复以文臣统军的传统,他呼吁说:“臣愿陛下深思熟虑,选择德高望重的文臣授以斧钺,俾统六师。”

到了绍兴八年,监察御史张戒也进言说:“诸将权太重”,提醒高宗皇帝早日削减诸将的兵权。

高宗对此大为赞赏,当即表示“一二年间事当自了”。

从高宗皇帝对大臣们的回复看,在绍兴十一年中所发生的“释兵权”事件,很早就已经列入了高宗皇帝的时间表内。

皇帝既然有这个心愿,当首相的当然要积极贯彻落实,

张浚在相位时,就以诸大将久握重兵难制为由,解除了刘光世的兵权,但也因此引发了淮西兵变,他本人坐谪引退,第一次收兵夺权的行动只能草草结束。

赵鼎继相,王庶在枢府,两人依旧想收夺武将兵权。

他们将各大将部下的偏裨将佐委以重任,加以擢升,以此分散各大将的兵权,达到化整为零的目的。

他们的实验对象是张俊,但因为秦桧回来了,赵鼎、王庶相继罢官,这一次收兵夺权行动还没来得及展开就无疾而终。

有第一、第二次,就会有第三次、第四次……

从这个角度看,罢免张俊、韩世中和岳飞等三人的兵权,其实是当时社会的主旋律,是迟早都会发生的事情。

问题在于,尊文抑武、以文制武的制度,真的那么合适吗?

......

毫无疑问,宋朝是中国在古时的一个巅峰的时代。

整个社会的科学发展水平,国家和人民的富裕程度,等等,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;不要说之前的汉唐盛世比不上,后来的明清两朝更是大大不如。

诚然,之所以有宋朝一代的兴盛,是李家唐朝多年以来对世界的开放和包容的延续和结果;但是,宋朝孱弱的军事力量与她那超高的国民生产总值,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。

无论是国家的税赋收入,国家的人口数量。又或者是国民生产总值,宋朝与契丹辽国和女真金国的比较,其差距相当于如今的美国与墨西哥之比。

也有人用各种各样的数据来说明宋朝军队的强大,比如在西夏战场的胜利。等等;只不过,身形庞大的美国居然被弱小的墨西哥倒逼,处处挨打受气,无论怎样解释,都摆脱不了弱者的身份。

其中的原因,就是这个可恶的“以文制武”的制度。

也有很多人把宋朝的孱弱归咎于缺马。

缺马当然是一个劣势,但是,这绝对不会是最主要的原因。

在冷兵器的时代,没有任何一种武器或者装备能够决定胜利,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在于人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